大小新闻客户端11月3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睿)为了让企业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政优惠,近年来,烟台莱山区瞄准科技型企业“倍增”的工作目标,主动探索部门联合共育高新技术企业机制,围绕科技企业的挖掘培育、认定申请、政策落实和创新发展不同环节实施精准服务,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快速增长。近三年,莱山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166家增长到261家,增幅达到57.23%。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80家增长到139家,增幅达到73.75%。
全面联通 打破壁垒 深度挖掘“潜力股”企业
面对疫情,莱山区利用QQ工作群、钉钉会议对企业进行政策宣传,组织企业参加“科技企业创新政策网络课堂”,让企业在线上可以了解到相关扶持政策。将财政政策、科技政策、税务知识等制作成“明白纸”,联合街道园区张贴在各大商务楼宇和工业园区,让区内创业者能随时随地看到相关宣传。举办高企认定等培训会,对科技型企业申报条件、操作指引以及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政策进行解读,提升了企业申报信心,主动向高新技术企业靠拢。
莱山区持续将高新技术企业新增数量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引导街道园区更加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建立“科技部门与街道园区”纵向联动联合挖掘机制,联合开展了“进百企”大走访活动,深入挖掘“潜力股”企业,遴选出了一批潜力较大的后备企业。
区财政局联合区科技局、区税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人社局等部门,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汇算清缴、研发费加计扣除、知识产权、企业设立等关键信息指标进行定向检索,精准挖掘科技型初创企业和优质中小微企业资源,构建了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数据库。
同心联动 精准施策?共建“小升高”绿色通道
区财政局会同科技、税务、人社等部门,综合衡量走访企业的经营情况、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知识产权和财务管理等方面情况,对企业进行排序打分,遴选出成长性好的企业纳入培育库,全面提升培育效能。近年来,所遴选推荐入库企业成功率达到90%以上,116家培育对象有93家企业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80.17%。
对进入培育库的企业加强跟踪服务,莱山区建立了创新部门联合横向联动培育机制,共同优化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育的各环节流程,通过政策宣传、高企认定与辅导、汇算清缴实务操作培训、金融对接等活动对企业进行精准辅导,及时解决企业申报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更好地支持入库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
莱山区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近三年,企业共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90项,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10项(国家级1项、省级9项);2021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22.1亿元,较五年前增长18.96亿元,增幅达603%。区内企业荣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胜企业1项、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16项,获市创新竞技行动计划36项。
多方协同 政策保障?深耕创新型企业“育峰”沃土
近年来,莱山区相继制定出台了《莱山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莱山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等科技政策,突出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对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区财政给予7万元补助,对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1万元补助。自政策实施以来,已兑现区级培育库补助资金,涉及75家企业,共计525万元,兑现首次认定区级补助资金,涉及45家企业,共计925万元。今年,新出台了《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区财政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5万元资金补助,对重新认定企业给予5万元补助,对新引进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5万元的奖励。科技政策的实施,为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提供肥沃的科技土壤。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区支柱产业领域,莱山区遴选规模大、带动强的龙头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予以集成支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重点企业集聚,支持龙头高新技术企业牵头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2021年,杰瑞石油、杰瑞环保、东方威思顿3家企业跻身省科技领军企业200强行列,占全市11.54%,数量居全市第二。除此之外,杰瑞石油装备居我省科技领军企业前三甲;捷瑞数字入选首批省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军企业,系全市唯一。
莱山区充分发挥校地融合发展这一独特优势,推动与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和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五二所烟台分所等高校院所合作,吸引企业科技人员和高校教师领办创办科技企业,研发创新项目。鼓励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创校地合作新模式,组建创新联合体,烟台绿叶集团和台海集团与烟台大学分别共建“药学院”和“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通过联合办学、合作研发、成果转化形成利益共同体,达到“1+1>2”效果。绿叶制药利培酮成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开展全球注册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微球制剂,烟台大学成为山东省首批8家科技成果综合试点单位之一。山东工商学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高校院所与区内企业达成合作近百项,有力支撑全市重点产业链发展。
责任编辑:赵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