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选址、徒步勘察
1965年3月,小三线国防工业建设布局规划经过国家确定。
1965年,省委成立国防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国防工业办公室,具体负责小三线建设工作。
沈阳军区、省军区、省国防工办的领导们,先是乘坐飞机在空中观察,后又派人徒步到拟定的地点进行详细勘测,最终选址在延寿县柳河公社福山屯一带。
代号671
1966年,省国防工办决定建设伟力机械厂、卫华机械厂,生产65-1磁石电话、交换机。
1967年1月,卫华厂开工,计划投资192万。
筹备及建设初期,为了保密,就以开工时间为代号,卫华厂的代号是671。
建设期间,厂区没有通电,照明用蜡烛、煤油灯,来自各地的人们借住在附近的农民家里,修路、盖房、打井取水。
1969年,建成投产,设计年产军用磁石交换机5000门,有线多路遥控设备50部,实际投资219.25万。
卫华厂
1970年2月,经过鉴定后,四机部正式给了命名和代号,8220厂,卫华机械厂。
1974年后,局势缓和,2个厂都陷入开工不足的困境,最多的年份也未达生产能力的一半。
1978年,累计完成投资336万元,建筑面积1点8万平米,有职工450人,金切机床55台,锻压设备38台,无线电专用设备32台,测量仪器164部。
合并
因任务减少,开工不足,且建设布局极为分散,生产、生活和运输费用高,连年亏损。
1979年10月,为集中管理,节约费用,伟力机械厂合并该厂,仍然称卫华厂,保留代号。
1982年,2厂合并后生存状态未发生根本改变,卫华厂停产,累计生产10门、20门电话交换机3580部,151有无线多路通信遥控设备200部,65-1电话单机52617部。
插曲·713A收音机和牙膏皮
1980年,进入军转民时期,卫华厂组织生产过天鹅713-A型半导体收音机,但由于电子产品技术更新换代,积压了10000+台,该厂发动负责销售的职工干部,配备汽车一台,每销售一台收音机奖励10元,最后跑遍了松花江地区所有乡镇,把积压的产品全部销售了出去。
曾经试制成功牙膏皮(塑料薄膜铝箔合成的,当时在国内只有上海唯一一家单位生产),生产设备搞定出了样品,撤建的命令下来后,该项目下马。
撤销
1982年,省电子局决定进行调整,将该厂分拆,合并至省内其他单位。
电工触头产品和206台设备、仪器以及有关技术人员迁曙光无线电厂(在五常,三线厂);
模具加工设备34台和有关技术人员、领导干部迁黑龙江无线电一厂(在阿城);
原计划待曙光、无线电两厂的生产能力扩大、经济效益好转后,再陆续组织卫华厂其余人员下山。
1984年,曙光、无线电一厂下放哈尔滨管理。
随后卫华厂关闭撤销,职工(全民550人,集体168人)另行安排。